媽祖屬於哪個中國? 318學運觀察之十三
318學運如火如荼的當下,大甲媽祖繞境也如火如荼,大甲媽祖不去北港媽祖廟,因為大甲認為,大甲媽祖的香火直接來自中國湄洲,具有「正統性」,因此不能和北港的「地方性」混為一談。妙吧?青年學生在喊「我不是中國人」,媽祖信徒在爭誰比較中國。
台灣人口口聲聲說的「中國」,其是在腦子裡有三個意象;若不先分清楚這三個意象,中國問題再談下去,台灣人的腦子非打結不可。
台灣人腦中的第一個中國,就是眼前威脅台灣自主性的、中國共產黨統治下的中國,也就是1949年後的中國;我們姑且稱之為「第一中國」。
第二個中國,就是清朝末年到國民黨敗退台灣的中國,期間的鴉片戰爭、義和團、八國聯軍、維新立憲、辛亥革命、五四運動、抗日戰爭、國共內戰、孫中山、蔣介石、毛澤東等,台灣都還有著鮮活的印象。這是「第二中國」。
再來就是孔孟、史書、唐詩宋詞、三國紅樓水滸西遊記、秦淮河畔、康熙乾隆、媽祖關公的中國,稱之為「第三中國」。
對這三個中國,台灣人的主流情緒是:討厭第一中國,好奇第二中國,緬懷第三中國。
只有把這三種「中國情緒」看明白,才能理解為什麼由大陸來台、經歷過第二中國的七旬老人,視第一中國為第二中國的延續體,而依然對第一中國抱懷期勉,而那些憎恨第一中國的青壯一代人也紛紛掏錢去大陸旅遊,看西湖遊黃鶴樓,看到江南水鄉時也不免唏噓一番,遇到媽祖時也要爭正統。
也許,將來台灣人在討論中國時,每個人都應該準備三頂不同的帽子,戴上取下,以表明自己當下所說的中國是哪一個中國;這樣至少可以免除許多不必要的口舌及誤會。
緬懷甚至熱愛第三個中國,並不妨礙你討厭第一個中國,反之亦然;憎恨第一個中國,也不一定抵觸你到廈門福州探索第三中國祖先的足跡。
區分三個中國,乃台灣人面對「中國」時的第一件功課。台灣人面對「中國」所必需做的第二件功課,就是了解到大陸的地理巨大以及人口眾多的事實。即使在第一中國的領域內,中共也不是中國。
中共只是發生在中國近代史中的一個現象而已,就像國民黨也僅僅是一個在中國大陸以及台灣的現象。這點台灣人應該很容易體會;曾經有一度,世界以為國民黨就是台灣,然而隨後的經驗證明了,國民黨不過是台灣的一個現象。如果今天國際上還有人因為憎恨國民黨就憎恨台灣,把所有台灣人都當作國民黨的同路人,台灣人一定肚皮笑翻在地。在同樣道理下,今天大陸人的孫子有一天可能因為台灣人把中共當成中國而笑翻在地。
下次說「中國」時,請你先告訴對方,你說的是第一個中國,或第二個中國,還是第三個中國。318學青比「大人們」晚生了30年,理論上應該比你們口中的「大人們」更具現代性和現代知識,應該做大人的表率。下次再集會,建議大家準備三頂帽子,否則媽祖信徒會被搞糊塗。